苏轼的父亲对他的教育「苏轼苏辙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他们兄弟俩成为千古文章大家的」

首页 » 影视问答 » 正文

中国历史上,提起名垂后世的文学世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这父子三人,不仅诗词成就巨大,而且每一个人都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在这三位父子中,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名气最大;苏辙的官做得最大,一度做到了副宰相;而苏洵呢,虽然是这两个人的父亲,名气没有苏轼大,官到去世的时候,才做到八品。

而且苏洵成名特别晚,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并且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没有中过进士的。

诶,你说,这苏老头不会是因为他沾了两个儿子的光吧?

三苏祠

这可真不是。他两个儿子之所以有如今我们看到的成就,虽然跟天生才华分不开,但也十分依赖“老苏”的教导。不仅如此,他的文章还自成一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分庭抗礼。

现在有句话叫,只要你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不算太晚。我们总感觉这是句鸡汤,其实不然。

苏洵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三字经里有一句话“二十七,始发奋”,说的就是苏洵。

但是,它能取得如此成就,也不想说的这么简单。主要归功于他五方面的努力:

三苏祠雕塑:八娘伴母,左为程夫人

第一方面,浪子回头,且有贤妻支持

苏洵小的时候就不爱读书,由于父亲还在,没有养家的责任,加上他有点侠气,于是就像年轻的李白一样,在外出游,走了不少地方。

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取了一个和他同岁的女子。这个苏夫人很有名,后来在教育苏家两兄弟的方面也出了不少力。

苏夫人原本是当地大户家的女儿,带了不少嫁妆。没多久就被苏洵挥霍完了,而苏洵依然在不务正业。苏夫人看在心里没有说。

直到有一天,苏洵想通了,也实在不好意,就问苏夫人:“我觉得,我现在要开始读书,应该还能有所成绩。可是我要专注读书,家里的负担这么重,可怎么办?”

苏洵的话正中苏夫人下怀,她就说:“我早就想说你,但是你要因为我的原因才开始读书。不是自愿的一定,也读不出什么东西。现在既然你自己发奋读书了,那家里,你就不用管了!”

苏洵

第二方面,及时转型,朝着人生真正的目标努力

从那年开始,二十七岁的苏洵开始发奋读书。但是苏洵的科考之路并没那么顺利。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又参加了一次制科考试。没有考中。

这制科考试可不比科举,可谓难上加难。在宋朝三百年间,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有41人通过。

于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又再次展现出来了,哥们不陪你玩了,咱不考了!要做一个自由的学者和文章大家。

于是,他把自己科考间写的数篇文章一把火烧了。这些文章,都是当时为了应付考试写的文章,不能自由创作,而且结构散漫。

接下来,他就开始闭关读书,这一闭关,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只读圣贤的经典。比如:孔子的书、孟子的书、韩愈的书。

渐渐地他揣摩出门道了,也就是研究出来文章的底层逻辑。

欧阳修后来在他的墓志铭里这样说他的文章:

“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老苏先生墓志铭》

老苏这个人啊,研究《六经》以及百家的学说,探究古今朝代兴衰的原因,圣贤们的挫折、顺利、出仕、退隐的原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储备丰富,但是先压抑着他们不表达出来。

“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骋,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号老苏以别之。 ”——《老苏先生墓志铭》

等到储备够了,才开始下笔。顷刻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一时间,求学者都把他的文章当范文学习。人称“老苏”。

苏轼

第三方面,具有特色的育儿方式

老苏对儿子们的教育,首先从他们的名字入手。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名二子说》,里面解释了苏氏两兄弟名字的由来。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乎,吾知免矣。”——《名二子说》

就是,苏轼虽然你有才华,但是你做人要低调小心;苏辙希望你能不居功自傲。

其次,告诉孩子读书千万别读死书。你要清楚你们读书可以有两个目的:如果你做得了官,就要治国安民;如果你做不了官,你就要著书立传,把你的思想流传后世。

苏辙

第四方面,苏洵陪着孩子们一起读书

这点很多现代人都很难做到,而且苏洵不仅仅是坐在那看着苏轼、苏辙学习。

而是真正地参与到他们的阅读之中,与他们融汇贯通一起讨论。

有一次,他们读宰相富弼的一篇文章。里面是写给辽国国主的一封信,大概是这样说的:辽主啊,你没事儿别老是发动战争,会损耗我们彼此的国力。为什么你的臣子这么热衷地劝你来跟我们打仗呢?因为他们是有私心的,打仗,他们就能立功了。但是对你是有害的。

读完,苏洵一方面夸赞这篇文章写得好,另一方面问两个儿子,你们能不能想到古人们提出来的类似的观点。

苏轼的脑子比较活一点,于是就说汉武帝时候有个叫严安的大臣也这样说过。但是他论证的过程没有富弼那样严密。

那个时候,苏轼只有十几岁,就如此博学。以至于在第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欧阳修把他的试卷当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曾巩的了。

三苏祠·苏东坡雕像

第五方面,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

在在家宅着读书之余,苏洵也经常带领兄弟二人,游历山河。

北宋嘉祐初年,也就是苏洵47岁的时候,带着两个儿子,进京。拜访了欧阳修等名人。欧阳修对他们三人的文章都极其赏识。

特别是针对苏洵的文章,欧阳修认为可以与汉朝的贾谊媲美。

次年,苏轼、苏辙首次科举同榜及第,苏门三父子的名声轰动京城。

纵观苏洵一生取得的成就。实在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独特的个例。一方面,他是自学成才,达到了上可比肩贾谊,下可与韩愈、欧阳修分庭抗拒的水平;另一方面,他也开启了一个时代,教育出了苏轼、苏洵这两位也可谓桃李颇丰的文章大师。

最重要的一点,他给后世做出了一个榜样,他证明了,一个人只要心有所向,并愿意为之付出正确的努力,也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

1066年四月,苏洵病逝于京师时,他的官职才升到八品几年。但是他对文学的意义,却无法估量。史称“老苏”。

参考文献:《宋史·苏洵传》《宋史·苏轼传》《苏东坡传》《老苏先生墓志铭》《名二子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nshiedu.com/artdetail-13376.html
 推荐视频

风之刀粤语

郭富城 梁小冰 林文龙 袁洁莹 蔡少芬 梁家仁 刘江 姚正箐

森林大帝[电影解说]

太田淑子 松尾佳子 小池朝雄 新道乃里子 明石一 田村锦人 胜田久 加藤精三 川久保洁 熊仓一雄 关根信昭 山本嘉子 千叶顺二

皇室丑闻夜

吉莲·安德森 凯莉·霍威 比莉·派佩 卢夫斯·塞维尔 萝玛拉·嘉瑞 伊芙·海因德 理查德·古尔丁 加文·斯派克 蒂姆·本廷克 罗非洛·迪格托勒 迪韦恩·托马斯 保罗·帕波维尔 Nigel Finnissy 泰·赫尔利 Theresa Godly Jordan Kouamé Daniel Charles Doherty Nicholas A. Newman Mielé Houska-Mitchell Poppy Beck

眼下的一刻

罗素·克劳 Christianne Hirt Wanda Cannon Scott Kraft

复仇岛[电影解说]

布鲁斯·坎 朴熙顺 尹珍序 金仁权 朴哲民

以牙还牙[电影解说]

韩石圭 车胜元 吴光禄 宋永彰 金知硕

节奏组[电影解说]

布蕾克·莱弗利 裘德·洛 斯特林·K·布朗 丹尼尔·梅斯 马克斯·凯塞拉 杰夫·贝尔 拉扎·杰夫里 理查德·布雷克 杰德·阿努克 杰克·麦克维 伊万娜·贝斯克 大卫·达根 纳赛尔·米马齐亚 阿米拉·加扎拉 托菲克·巴霍姆 努拉·凯利 尤娜·卡里尔

凶间疑影[电影解说]

Teerapong Liaorakwong Sinjai Plengpanich Pongpit Preechaborisutkhun Kanya Rattapetch Chatsoroth Thanuthipayakul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